前言又到一年一度高考季,又有学生家长和学子关注志愿如何填报,其实楼主之前就这个问题写过一些文章,在这里先回顾下之前的文章吧
8 q2 a. ]2 S/ ^4 Z0 S$ q4 R; o7 s6 ^# Q/ Q U
" u7 G+ _# f7 [
( |; w4 f5 p( N7 z s之一:性格与命运 , N; T. Z. G( m
1
$ ~3 J- H( l% z( H
0 ~( C' S: j- ^8 a1 `# E" g 7 a" W% t. v: z5 C8 q* i5 e
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是什么?过去有个说法,叫做: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与避凶。0 O) Y& F- n8 u
# K6 X# s& p: j ]8 W( u1 a
, C9 C- G7 L5 N# V; {! E一命,指的是投胎,与生俱来的一切。封建王朝,皇帝的嫡长子生下来就是太子,儿子就是王爷;大臣的儿子生下来能等封荫,不必经过科举独木桥就能入朝为官,这些是天生的差距,所以命排在第一位。现代社会虽然说人与人平等,但是家庭的差异还是相当巨大的,像李嘉诚的儿女,含着金钥匙出生,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女能够比拟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有些人生下来就在罗马。
@ p* ~+ k y" z! S; q$ N0 ` s: A/ }; A# U) I
l7 |% B$ ]) a# j$ C# S- I6 j3 y% P
二运,这个就像YY小说中的气运之子,哪怕出身平平,可是一路顺遂,买个彩票都能中五百万之类的,实力重要,运气也很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应运而生”,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一定的,但是时运是否到来则不一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果没有秦末年的风云变幻,刘邦也只是一个乡下小混混;承平年代的枭雄,就像某读书人所说的,拉得开五石强弓,不如识得一丁字。天下太平,英雄无用武之地。
2 [! I" O- n; X- N
! {3 A7 z/ W4 \+ K' ^, ~; l
9 q) \/ J8 \2 U( z8 q三风水、四积累阴德,这些都是虚无缥缈之说,讲究的是因果报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但是因果也不像机械的、直接对应的。否则也不会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之说了。后面的敬神之说亦是如此。风水、阴德、因果、鬼神之说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敬鬼神而远之。' R) u k4 C1 z( H5 \
1 M8 @! W( u+ q: {' R) `7 Z& I k4 v: k7 @1 F9 `3 H$ e
五读书,在科举制度下,只有读书才能做高官,踏入权力中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现象也只有科举制度下能够实现。不过在现代,读书有用,但是并不能像古代一般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重要性下降。 b5 A6 R% R X! J: ?( H7 a
& G q* X0 m) d! Q6 _8 [3 z4 I& G" D
六名,名字也很重要,光绪有一科殿试第一名,本来要点为状元的,可是因为其人名为“王国均”,谐音“亡国君”,慈禧不喜,另点别人为状元。而且中进士后被打发得远远地,终其一生也只做到了一县教谕的小官,可以说是为名字所累。
$ j! v3 `. H: ]& p1 I* B$ p8 v6 {
; a0 {( h8 H# s8 z0 r- p# {2 y- _$ Q( w; Y
七相,这个好理解,相貌堂堂,自然引人注目,更容易成功。看看娱乐界的偶像明星就知道了。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推荐去听一首歌:《还不是你长得不好看》。! g% Z) U* \7 ?/ Y+ [
+ A5 Z4 P2 f; [& _- N
* m# P/ n! N5 T八敬神。鬼神之说,过于虚无缥缈,信之则有。大国从周伐商,讲的就是“德治天下”,敬鬼神而远之,不迷信,但对未知要心存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谨言慎行,小心驶得万年船。+ h5 n& h& g- p: d8 A8 H) x
; R+ @: ~. D& B( h! S- d, s* k
( m" B1 r1 `' ]; t: @九交贵人,贵人对人成功很重要,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贵人愿意帮助你,是因为你自身的付出,有利用的价值。人生最悲哀的不是像《无间道》中一样被人利用作棋子,而是根本没人愿意利用你。0 A5 K5 [/ `2 u3 t. x) T
4 W/ q, t1 y/ G- `1 w7 c# j7 e+ F8 c' P, G5 ]
十养生。人生是一场长跑,其他方面都差不多,最后比拼的就是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一切都成空。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日本战国时代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论能力,德川家康是最平庸的一位,没有织田信长的雄霸天下,也没有丰臣秀吉的智谋百出,但是最后一统战国建立德川幕府的却是德川家康,无他,德川人称“乌龟”,活得最长,活了74岁(当时的日本人通常寿命不过50岁),熬死了同时代的战神枭雄们,笑到了最后。
( c' w% \/ d( c3 k9 X- `9 T
. M# R% d, i9 u( Q6 ]* M- S/ _* [0 \3 N) z4 `4 _, Z) M
择业其实并不太重要,360行,行行出状元。纵观出人头地者,各行各业均有。但是如果加入一个风口行业,比起一些夕阳行业,还是容易成功些。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位女人,贤内助;每一位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群男人?一个好的配偶能够提供人脉和支持,但是很多夫妻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所以夫妻对于成功的作用有,但也不是关键因素,成功人士家庭和睦的有,离婚的也有不少。官场得意,情场失意也不少。十二趋吉避凶,识时务者为俊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显看见形势不对,非要把脑袋往墙上撞,这不是勇敢是愚蠢或者是别有用心,博取名声。总之,不是傻就是坏。
i4 e. s% q" N7 ]% v" `
7 t% q" `$ I8 _6 j4 E
+ O. F& s7 j' L' q* O6 S2 * v* ~5 U- A. U: |# w/ o
7 v3 ^! Y+ @1 m' ?3 K: J
! D3 @/ E3 F, ?( ~, j- i6 h9 N2 [+ i' l4 M- E! g3 A' I) r( x9 W
5 [; w1 k4 q% ]* u" |以上更多是从外部的因素而言,像命运这些是很难改变的,风水与积阴德过于虚无缥缈;非科举时代,读书有用,但也不是像过去一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名与敬神这些不过是信心,相貌也是父母给的,交接贵人也要有利用价值人家才会用你,身体健康很重要,找个好老婆,少奋斗三十年,但是也要人家看得上你啊。
0 \! z. ]( g: z- W1 u% x5 L- g6 C6 `& L
' e( A: b$ O' o& ?0 r5 o
对于一个人自己能够掌控的,无非是眼界、努力加上正确的方向。
! d# n9 A& t# H- H# K. L
) Z2 B+ ^$ u/ D* K8 U: C
1 O: t$ f) A- C3 S9 ?) Y/ E一个人的眼界和见识靠经验和积累,多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没啥捷径可走,就像《卖油翁》所说,无他,唯手熟耳。只能多思考,兼听则明。如果能够将种种对立的观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道,那么眼界就到了,智者不惑,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s% i0 E) n# V8 `2 F7 J
& z& @8 o0 u( m8 b5 c+ U! z
1 s: v5 g0 f$ Y: j# h
天道酬勤,小富靠勤,大富靠命运。一个人勤奋日子总不会过得太差,努力,持之以恒,总会有小成的一天。当然,方向不能错误,否则南辕北辙就越努力离成功越远了。
- Q' d4 B, y9 i" k( n7 e, o
1 S- X% A# K: g9 |4 t# A/ O3 I2 N2 K- g$ V
如何判断正确的方向,这就要靠眼界和见识了。- W0 c! g v1 e- i% y: f; a/ ?
& x& y+ o4 b7 k3 u' d5 W9 G3 R! {; u J9 A, k# C
这些是自我能够决定,掌控的。成小龙在人,成大龙在天。也就是说,要成大事,光靠自我奋斗是不够的,还得看命运和运气。
1 n, A# \; N9 P- X7 F
0 c9 U7 C$ K* `( H
! W3 n" R4 b# r |* V* O那么,人能否决定命运、气运呢?是不是像古人说的,风水、阴德与敬神有效呢?这些是向外求,可能有效,也可能没效果。如果内求,那么就像西谚说的: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决定一些命运、运气之事情。
4 ~5 y! d- J9 B- F
3 P- k7 }( I# _- T5 u0 X8 k* H; `/ B2 s+ {2 @4 m# B) ]
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往往就会经历什么的人生。例如,一个鲁莽的人,往往会因为轻易作决策而导致后悔莫及,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一个优柔寡断之人往往因为磨蹭而错失机遇;一个喜欢怨天尤人、心态悲观之人往往在单位不得重用,没有领导会喜欢一个很丧的员工;而满是正能量的则有可能面对危机时准备不足、在投资方面不够谨慎而吃亏……
' Q T, H, e. ?( H
; V( j/ ~3 u2 j* }9 D [/ k0 j8 D ^
人到中年,回首这些人吃过的亏、受过的罪,大多数都是有因的,并非无妄之灾,而选择这些因跟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所以性格决定命运并非无稽之谈。'# o' D7 S' A( N2 _; a9 Q, v
3 v3 r D+ z q
- r4 l; Q* w/ ^# U个人的性格源自父母原生家庭和后天的环境,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的产物。性格一旦形成,就会有强大的思维惯性,很难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在爱恋中的朋友最需要关注的,是另一半的性格问题,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性格不好,例如鲁莽、暴躁、没有最基本的修养,有动手和家暴倾向,离开止损为上,不要相信他会为你而改变。
$ f" H4 [5 E9 ?+ e: O8 |% [! f. M. \. G N* n0 g3 O: @
3 S# u% c$ y/ a. S" `
对于一个成年人,如果反思到自己性格有问题,每天三省,潜移默化,花上数年时间,也还是有可能改变一些性格上的问题的——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难度之大不亚于戒烟。9 f: v3 ?6 N) `# _
) Y' e& t; k0 m* |
! g( p( H# S3 ?3 T什么是良好的性格呢?其实十全十美的性格是不存在的,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一般。官场上,清官多庸才,贪官多能吏。一个无欲无求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动力去把工作做好。一个成功人士,往往优点很突出,但是缺点也很鲜明。其实性格优点的另一面往往是缺点,相辅相成的,就像月之阴暗面一样。9 D+ j1 I/ W3 t3 {
! s* p: Z- e7 f# c* S
1 p+ E& j. [* r7 a. U# Z一个勇敢的人,过了头就是鲁莽;一个谨慎的人,过了头就是优柔寡断。所以,一个人的性格有缺点并不可怕,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人,往往意味着没有优点和特长。个人的自我修养是把握住度,自我控制。
3 k+ ^& H$ J9 i# u
$ G* i$ i7 _* D5 Y% h5 q' D# x+ x+ q7 \
明了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扬长避短,用理智控制自身的情感,不至于失控。所以古人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x5 w6 k( A0 _1 e. T7 T
F' g8 X5 i& O
x1 }* O5 t$ ]% M
之二:择业
# |& L, d7 L7 Y
# C# v4 n% f4 f( I' ?4 A" O, @6 K# J" I! B: l
很多人问择业的问题,小孩选择什么专业,成年人要不要转行、跳槽。其实对于成功而言,行业并没有多重要,360行,行行出状元并非安慰人的话,而是事实如此。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官员、商人、学者,每个行业的都有,各种出身的也有,马云做互联网成功,曹德旺做传统产业玻璃也一样成功;重要的不是行业,而是个人。条条蛇都咬人,你在这个行业干不好,如果不改变自身的习惯和性格上的缺陷,换一个行业也难以成功。
2 r, q' H3 G! Q; e$ o* x' K- l
6 m( d% U m3 T8 t7 s+ H! d+ A; d/ e" O; w8 v8 J7 r
那么,为何有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之分呢?确实,有的行业像互联网高薪,而有的夕阳产业收入低,看上去一片萧条。问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稀缺的才是最有价值的,热门产业去的人多,过几年供过于求,变成红海;而冷门专业大量人离开,慢慢又会好转起来,所以从长期来看,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其实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其实也都差不多。看到风口、看到猪在飞,往往已经过热,就像炒股票追高,多半是站岗的下场,冷门专业也是如此,看上去门可罗雀,往往是物极必反的开端。
; s, n8 z- v4 | L+ a, M' {3 E( H" k- [0 |: K! b) T8 y# R
% a3 w5 V z2 X% b" c% R" ^$ D
举个例子吧:俺有个同学,天资聪颖。聪明人嘛,喜欢追逐热点。当初在高中也是全校名列前茅的角色,当年填志愿是先填后出成绩,他第一志愿填清华(勇气可嘉),结果差几分后面的高校又不收非第一志愿的,兜底去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采矿专业。这个是服从分配调剂来的,艰苦专业,没人看好。毕业后分配在广东一铅锌矿待了几年(那矿效益不错,就是地方偏僻了点),觉得矿业没前途,当时金融最热门,考研,金融跳槽到银行部门;干了一段时间,觉得银行的生活枯燥无味,下海创业,开创投公司,追互联网风口;结果在2008年左右矿业大热,他当年的同学入股、投资矿的一个个都发了,又回去搞矿业,被一个老板聘请做矿长,不料矿业盛极复衰,价格一路下跌腰斩,老板亏了数亿跑路;而互联网此时又火起来,他又回过头扎进互联网行业,结果最近又遇到寒冬,企业大裁员、不景气……所以兜兜转转,一事无成。
' N w; k: W- w6 `
2 m3 s: x7 I9 B4 P, j" k# I% E1 G: M% ~) m# B* e) B' Q
反观其他的同学,在一个领域内努力扎根的,现在都到了收获的时候。走官场的,从乡镇干起的,不少人都成为实权部门的负责人;做生意的,开工厂的、开矿的、做房地产的、哪怕是开饭店的,长期在一个行业或相近的行业深耕的,都还有一定的成就;当年成绩远不如他考师专的当老师的,都有做了重点中学校长的,日子过得蛮不错。
5 E q9 o4 ] X) n% m9 \% {$ t7 i
6 I9 K. F& _0 c2 G* A7 F6 o7 \9 \) @& k0 D3 Y/ C
当然,这并非说不要择业。择业要看兴趣、爱好和家庭条件来,不要带有什么偏见。像什么文科理科,艰苦专业和热门专业,其实综合来说,区别都不大。女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稍稍避开艰苦专业,可以去追求梦想;家庭条件不好的,其实可以从事一些辛苦一点的,但是初期好就业的专业(后期无论是文科、理科,什么专业区别都不大);家庭条件尚可的,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一旦选择好后,就不要轻易跳槽,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有可能成功,三心二意追热门,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沉没成本,样样懂样样不精通,最后一事无成。. G+ ^/ r8 t! a/ I. f( q
N" @6 E) q3 s9 \( g
+ I1 \. ~! Q5 k- {; t2 Y& _1 r0 k
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要让他们自己选择专业,父母不要包办。一是培养自身的能力和判断,父母又不是神仙,没法预测未来的事情,包办如果以后不如意子女会怪父母,而且会不开心——人总是觉得得不到的才是好,干一行恨一行是常态,自己选择的才无怨无悔;二是年轻,心不定,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可以试错,年轻人可以跳槽,可以选择。不过在三十岁多岁必须得确定自己的道路,老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因为年纪大了,学新的行业没几年要退休了,干不出啥成绩。除非是有主业,干点副业倒无所谓。当年有在县城工作的同学考研屡屡没考上,37、8了还要考,最后因为扩招考上了,但是过几年毕业了,没有单位和学校愿意接受——人家也愿意用年轻人,年纪太大干不了几年就退休用人单位不划算,最后找的单位还不如未考研之前的单位。
: n' `9 I- ^# C
, E. X8 |' u3 _4 c% f
. \$ y+ j: t* x6 `! A父母不要把学校还有专业看得太重,大学不过是一个文凭,大学学的东西90%在工作中用不上,大学最大的作用是开阔视野、培养性格,职业训练在其次。: A8 f$ ?. u& O3 o6 z8 T; l% l
* u# B% G* [: t
' P* Y% C) k2 ~7 J- M0 s1 |2 D
对于小孩子不要期望过高,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的,我们自己也是一样。能够有份工作、有碗饭吃,家庭幸福,就可以了,降低期望值,这个并不难达到,儿女有出息是意外之喜,没有出息平平常常也挺好的。3 ]5 q0 j9 x+ Z) ]+ J
/ ]. ~* D9 U6 w6 l9 t: z6 M# G
) _, P4 n% C7 k' A4 d+ h6 w
6 b$ v5 z) _8 @4 F7 P& v9 x2 C; O之三:志愿与职业规划
* R, e# T( \9 ~1 % G% t, r% M% k: {% t
3 N/ O* q% f1 B
$ ~% o1 p- J3 {* Y& \. V以下进入正题,写篇新文谈谈高考志愿填报吧。这事情说重要也不重要,因人而异。对于上层社会、中产阶级和家境贫寒的人而言,选择不一样。上层社会去读大学,更多是结交人脉,理解社会,人家读一个哲学,不妨碍人家回来接班,中产阶级考虑的就要多一些,既考虑就业,也要考虑职业的后续发展前景;寒门子弟,首先考虑的就是就业,以后的发展和职业规划都要靠后,就像一个要饿死的人,首先考虑的是有馒头吃,填饱肚子,再谈其他。
6 z! d" w# O( W2 X) C* D; h1 ?' z: ? p, f$ ~
$ i! X; `7 R" I1 U9 r说起来很抽象,还是举个例子吧,也是楼主亲身经历。在楼主的年代,初中毕业后有两种选择:一是考中专,二是上高中。那时候考上中专就能吃国家粮,包分配,所以在农村很多农家子弟都是趋之若鹜。成绩最拔尖的都去考中专,成绩较好的才去上重点高中。
5 m) x% s4 l# U8 y) f3 w
- v! W# y" A1 T) @楼主当年一位初中同学,年年考试都是片区第一、县里名列前茅,妥妥的学霸,但他家庭条件很差,最终考了师范类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乡下小学当老师。毕业10年20年后相聚,当年成绩远远不如他的同学考上大学,进了大中城市,两者差距不可以道里计。同学聚会上他也直言后悔,如果再坚持下读三年高中,可能结果完全不一样。但当时他家的条件,年年拖欠学费,中午在学校吃饭的粮票都拿不出来,靠老师救济才不至于中午饿肚子,不去考中专拿补贴而去读高中,很少人敢去冒险。+ d9 {& C, n* G" F! }; i
( n" K) Y; m H5 F6 K+ m! A w0 E8 J% f
就像一些演员,最开始不出名没戏可接,只能下海接三级片,但像舒淇一样能够出名之后把脱下的衣服穿回来的总是少数。这就是人生的两难选择吧。- _$ K, g! f, U, T5 D$ Y1 n
: {) E; {0 i0 u2 m( G" _# _) _1 L7 [ J i5 t. u
就像楼主一再强调的,专业其实并不重要,一是任何专业都有优点和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专业,例如好就业的专业必然有其缺陷,要不就是特别难读容易挂科,要不就是地矿油之类艰苦专业,工作地点在荒郊野外,跟家人聚少离多,要不就是职业前景受限,例如护理类,职业天花板就是护士长,院长之类大多是医生出身。
$ s' t8 T4 w3 |/ g5 N" N/ B7 O% D3 c; V
6 K$ z1 p' T; A: Z& y' U' V
而在大城市、职业光鲜必然就业困难,因为从业者众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至于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任何专业都有春天也有人满为患之时,你现在觉得是热门,说不定过几年就变冷门了。
: e8 T" f, x+ M9 E! r: }5 K! e( c. J6 [ V! [* w
9 H' i* ]' E. y: T# U! ?之前金融财会很热门,现在金融成了民工,不是少数几所金字塔顶端学府毕业,基本上就只有站柜台的命,多年之后能够成为一个“行长”(之前的储蓄所长)都算是祖坟冒青烟了;由于国家大兴土木,有一段时间建筑土木相当热门,但这两年大量土木人提桶跑路,导致名校土木招生一落千丈,无人问津;计算机也大火过一段,但随着互联网大厂裁员,也开始降温;冷门专业变热门的也有,如马哲,近年来由于讲ZZ,之前无人问津的马哲、马克思学院火起来,清华马哲的学子直接进云南省委组织部,还有部委党务部门也选了不少名校马哲毕业生,是我们那年代名校毕业生才有的待遇。( a# h; h1 H6 H, S( `0 A8 [
, c! R+ S5 a* H* l8 x$ [$ t
" _% J$ o# u# x T6 G" V6 e3 K+ C) U进这些部门意味着什么,体制内的都懂……
$ L8 T; x6 Y: |1 E! ?9 ]* K1 o) p9 V. `/ w( r- R
+ a: y2 m/ f3 J2 t2 Y1 u& ]: c还有些专业,经过了冷热几轮轮回。如地矿、国土、生态环境类相关专业,由之前的无人问津变得炙手可热,近几年由于内卷和经济形势的变迁又开始艰难起来。专业都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当下来预测未来是不准的。2 H3 n/ O: Q, }
/ B/ A+ f$ b% |! G; m. v
9 ^: u `: V. |6 ?) A. K: z6 B' p1 p
2
2 R+ V" \* V, c. A; }
" r, C# l h& n4 p说说填志愿的几个原则吧,第一原则,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看孩子喜欢什么,性格和爱好是什么。就像金庸《白马啸西风》这些都是好好的,但偏偏不喜欢。楼主之前说过一个例子,国防科技大学算名校吧?考上后衣食无忧。但在湘雅二医院,碰到过国防科技大学一位学生得抑郁症要退学的,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不要说前途了,就连身体健康都保证不了。很多学生受不了军队的作风,军队讲究绝对的服从,哪怕是同级生,人家是学生干部你路上碰到要敬礼,周末出校园都要请假。……
7 m$ t3 s& D, L( R
# u# Z& O3 n! Z7 ]' h
7 d6 C# h" Y( A/ r任何事情都有代价,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言。
! C0 ~. _9 \+ J1 h5 @* ^1 g1 m; R
. e& t0 r% d6 g6 f- G" C U# \& p3 g( J" p" Y* L
第二原则,分数高选学校,清华北大毕业,头部行业无所谓专业,就是学考古都是大师,分数低才考虑专业。再说985、211可以走选调生,既然是从政,专业有啥关系?
1 U) U) t' f B/ @; f" X# Z8 v; R6 Y1 v/ _+ |& Q
8 q( x! w' o5 H' y
第三原则,才是选择城市和考虑专业的舒适以及艰苦程度、男女性别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要去实践,看看这个世界。一二线城市可以选择中西部地区,张雪峰说兰州大学不好,其实我觉得北上广的分数线合适,可以考兰州大学看看,毕竟也是985、211,再说了解中西部才能了解真实的大国;至于中西部地区,读大学最好去沿海大城市或者帝都,这样才能开阔眼界。7 g( {% M1 W# a/ g' N) S! V
9 @* r4 h- J6 p0 [7 g7 P }; e9 E
# r0 J/ }8 }3 P t' I; C! D专业舒适性,例如有人语文不好,要他写个文比十月怀胎还难,这样就不能选择文科类,最好读理工科;有人数学老是挂科,哪怕理工科再好就业,你勉强考上,学起来总是考试亮红灯,十分难受,毕不了业,也没必要去受罪。艰困专业好就业,家境好的孩子就没必要去吃这个苦,例如一些地矿油专业、桥梁隧道施工,虽然收入高,但工作环境都在荒郊野外,跟家人见面都难,赚钱再多,生活质量也不高啊,以后婚姻和夫妻关系、子女关系都麻烦。5 G1 Z! a: ], @& N# M% K/ D. z5 h
" m9 R8 V7 v0 G# _& C1 U) d7 R: ~: [! ?) p: Z0 l& p8 f5 t
理工专业还有一个缺点,女生少,跟军队类似,没谈个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 ~& X% F% E& ?+ @) i6 r" \$ n9 y/ ^- y3 l
& b" y+ c* O) t其实对于女生,可以学理工科,大学里是国宝级待遇;男生,可以学文科、医学,一个班都是莺莺燕燕。不论以后专业工作如何,至少不负青春年少,老了也不留遗憾。
7 L: Q6 [( w t. G0 J+ H! s- h1 K
( n- l6 E% R N- u
3 K) g5 k, v6 K5 Q! @
* J( t6 I. w$ H8 E. e2 P很多人说文科工作难找,理工科好找工作,其实这些区别只是在初始阶段有点区别,后继发展,无论文理,都差不多。金融界,做好的交易员和大师学什么专业出身?理工科学物理的,文科学哲学的。- H( f" V4 e; J
# V) m V/ r1 m* M( R+ o9 L1 T2 A6 k# J( T/ z# F0 k2 S! h
如果想考研理科选数学,文科选语言文学大类亦可。讲起考研,楼主当初有一个同事,跟楼主工作后一起考研,那时候经济学、财会、土木工程大热,他选了一个相当冷门的哲学,马哲。我们都觉得奇怪,他说好考,容易上名校。其他专业都是上线人多要调剂,结果他的专业上国家线即录取,之后考上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留在广州一家高校,现在已经是该校马克思学院院长,回过头来看,他的选择无比正确,是他的能力和水平约束下的效益最大化了。
7 j8 G+ {5 B, g) u
* G2 J0 m/ F6 @" } X# r
9 q5 |0 y. y: u7 a2 u虽然说专业不重要,但还是要结合实际,大致上网络上讲的一些有些道理,可以作为参考,但任何人讲的都只能参考,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条件不一样,大主意还是要自己拿。
3 j8 d6 P0 |( k! d& B. d
q8 G1 |; @& U" F
' b' X# ]4 m5 u家境好可以凭借兴趣爱好,家境一般综合考虑就业和发展前景,家境贫寒选工科、医科,虽然难学困难,但学出来了衣食无忧。选专业也要注意陷阱,例如医科最好选择临床,带工程的其实不是临床,例如口腔医学工程是做假牙的,当然,临床的分数要高很多。
! s2 b- J `6 U8 h& D- [9 f
. O' T2 p ^# m1 k
/ a6 M3 h+ H; \# n很多人说四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料,其实除了生物工程,其他还好,化学主要是工作环境不好,环境这些年无论是资环(矿山国土相关)还是生环(生态环境相关)就业和薪酬都还可以,生环虽然招生人数多,但现在国家对环保重视,企业上一套环保设备就是大几百万上千万,编制一个环评报告,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3 n _2 i( G" |8 D5 ?- [8 |0 P0 n
7 X0 j7 z3 k9 p, m
) y( J: q }: l* ?& i. m7 {生物工程之所以是坑,是因为美国在新世纪把生物工程当作下一个科技浪潮的突破口,希望像计算机革命一般带动产业发展,因而投入大量资源,各院校开设了大量生物工程专业……
; E6 d% Q2 X' M/ w7 C: W
% h* ~* I F9 z3 v, ^& K8 o9 s. Z7 T( E1 H9 H+ ?
大国也跟风美国在生物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结果突破未至,造成生物工程成为天坑。像一些生物工程的名人经常在网络上出风头,其实院士你看几个是网红的?人家科研都忙不赢。这些名人一看文章发表很多,其实是生物工程专业自娱自乐,实际意义几近于无。* a1 \, \+ `* o( v( ?9 `1 i3 b+ e
5 I! ?# F Z4 b
( O$ y# n; g1 V: @6 c" d( u材料其实还不错,军工和民用工业高精尖设备都不离开材料科学。但要是名校毕业,清华、中南的材料不错,一般是进研究所和军工类企业,能进去的话待遇可以。普通学校学这个就没多大意义了。$ D, @* J, u5 ^1 S* G' n
+ w8 i6 B7 U6 ?. I
$ u, o) f2 n8 ?7 \, R2 G& @7 s网红张雪峰说的可以作为参考,例如没关系不要考电力,很难进电力、烟草等垄断性行业;新闻学普通人不建议……
( `: S2 R; h5 Y- i' S4 p, F) z: q
6 X: ~; r. R: s! ^# @( e新闻之前还是不错的,但这些年纸媒被电视干掉了,电视被网络自媒体干掉了,各地电视台很多工资都开不出,县级电视台在裁撤之中,新闻传媒有多大意义呢?难道毕业做自媒体?自媒体也不需要上大学学习,大学学的是官媒那一套,对进体制内有一定帮助,但要进体制内,中文文秘写作类岂不是更好?
& x5 B+ h1 o5 S3 x! `% q: l6 |2 s* O, A: k
4 ; R, `4 X) t/ e
: s0 T: W0 @; J: F1 l是否成才关键还是在于学生个人吧,专业和文凭都是敲门砖,行业潮涨潮落,没有什么永恒的热门专业,也不会有专业一直冷下去。9 b( q# r+ Y' K/ O" N% m
# c( L L! ^+ |
/ G* ^# }* b! {& e普通人的孩子,不要选择小众专业,选择一些大众的,财会之类,选择面宽,尽管竞争激烈,但招的人多。教师,这是万金油,法律之类,律师法官等从业也多。目前每年上千万毕业生的局面下,不可能有什么可以捡漏的蓝海,都是红海。3 ^& l4 I5 L3 f$ G& K ~
* r) W! Y8 C$ j" x
% z8 e7 V' r3 p+ p7 O- [) q% o1 V1 j关键是要做好职业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p- e' q# A2 \& n$ j) X7 B+ T
, Y) Y) d& h r p7 Y# ~* J
1 a* z5 M" `: C; Q
道路无非红黄黑,也就是官学商三条路。做官的话,还得是选调生,大学生要争取入党,985、211优势大一些。考公的话,尽量不要乡镇,进去就难出来,考城市里面的事业单位都好些;当然,你有关系,去乡镇,之后再遴选省市机关,那无所谓。
f* N3 u9 [3 X! \% U
. q- j/ @/ u4 l! p1 ~4 [# A) E }! R& j5 j
选调生有组织部门作为娘家,到基层工作几年都能回机关,哪怕不能提拔,以后的生活工作环境都还不错。+ [% A- m q( K, p8 g2 K* C
6 {! W& e4 M' [: \- w
! P2 k9 x3 c) X6 S& u: B
学的话,目前至少得博士毕业,现在还要名校海归,不是学霸不要考虑这条路。2 H& e' L4 D6 {2 c
( \9 v" Z$ y6 a3 Z2 ~5 z, g
/ J) Y! D% }" m. a1 P
至于商业,得八面玲珑,情商高。……8 W z9 m, w! P- e
2 y+ Q5 y C: }$ F3 I. `- R
4 i4 T* a, s: t' f9 K# _
很多人对找关系走门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既会做事,又会来事,岂不是更好?; ?/ I7 F( b" y9 T: Y! _1 v
8 I0 q7 G( J( p5 \: g- W
在体制内,见过很多名校生混得不如二本甚至专科生,名校文凭不过是敲门砖,进入门槛后,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体制内最重要的能力,一是会写,文章公文写得好;二是会说,能言善道,发言得体;三是善于观言察色,情商高。
6 s5 e& X8 @; F& {+ n$ ~6 i. _7 P( l( a
体制内很多高官是师范毕业,厅部级干部师大毕业,县处级师范专科毕业的很多,究其原因,师范类要求学生能说能写,还写得一手好字,教师出身,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这些都是官场的必修课。
6 S+ r' K V! F
+ l2 f9 S5 |) A0 z! `2 ^
/ ]: N& I4 j+ q1 _$ r而一些名校毕业的学生,畏畏缩缩,话都讲不出来,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填鸭式教育,一切为了考试分数,所谓衡水模式、黄冈模式其实都是失败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吃饭都在刷题,这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是高分低能,工作中有用的技能一个没培训,而且还把人搞废了。……
$ M ]5 A! ~2 L% x7 |
) i2 @- ?6 _- l9 a7 ]. f* ], {0 D* s% L5 i5 c5 V
在这方面,高中教师的利益跟学生家长并不是一致的,高中老师只管升学率,其他的跟老师利益不相关。……; g7 F: E9 i! I' L
6 T1 v3 I, L9 \4 E2 q
( K: D$ L9 n, p& s! R) l在楼主看来,学校一切围绕升学率大可不必,很多学生到社会上崩溃了,是因为当初校园里无比重视的考试分数,其实在社会上一文不值。白天黑夜身体搞垮了多考个几十分进名校,在进入单位后跟二本出来的学生没有区别。
: E; M) \( _6 X6 r2 ?$ s3 f: p2 Z# d- p: a
7 ]. `# q Q3 K读书考学,读个二本以上足够了;如果二本可能都考不上,家境一般的可以考虑不读高中,分流学一门技术;家境好的,可以考虑出国,或者专升本之类,以后考公考编进体制内,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如果家里有资源的话,开店在网络上谋生也未尝不可,条条道路通罗马,只有去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总会有路的。
. V# s" V& P/ T8 x# R' } F# ?9 {8 F- L: ~8 k; W
2 @) y+ |. Y6 @
关键还是对孩子性格和人品的培养。教育孩子人灵活,性格好,中正平和有包容心;有眼色,在单位不至于领导夹菜他转盘;能够融入圈子,逐步上进,百折不挠,乐观善良,不会被一时的挫折击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比什么高考多考几十分,进入985、211更重要。高考只是一时,这些性格的养成是一辈子的。
. A; z0 v4 o# S" C9 G) @ u( Q3 |* s+ |& q! n, k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