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用两本书帮我们回顾了过去,又展望了未来。上周六, 赫拉利教授应邀在“造就未来大会”上发表演讲,论及当前正在改变人类的最为重要的三种变革和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回答外滩君关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问题时,他提出:当前教育并不理想,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让海量信息产生意义的能力。) C4 u, Y0 W9 o: l
. v0 m, {( v1 I, V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
8 I4 m" ]' M7 u' x+ \# R+ E
# Y. A, j b1 b
从去年到今年,《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现象级畅销书几乎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瞩目,而他的作者——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尤瓦尔· 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更是成为了全球追捧的大众学术明星。/ H6 t7 k" ]2 ^, B; r! l
! ~ d6 p( L# ^9 g! z. F" R+ ?) |如果说《人类简史》探讨的是人类进化史背后的深刻哲学,那么赫拉利教授的新作《未来简史》就难免让人有些细思恐极了。书中提及的人工智能刚好切中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这位天生带有几分悲观主义色彩的历史系教授,也向人们抛出了几个宏大的问题:7 j6 i3 ^ c- p$ I1 P
- e) t9 Q* B/ v" Q人类将进化到哪里去?
" x/ J8 `4 R5 q$ @1 `' `( u人工智能是真的智能吗?
0 x8 V5 I& L- \* }! u% R无用阶级真的存在吗?
, _- r( U2 v+ ?% i. b+ W人类还能继续掌控世界、赋予世界意义吗? + f/ F* X* X9 I- }# M$ y
/ d0 `' z8 y( S7 G' k; d5 P5 b. ^8 w1 `# |
在上周六的“造就未来大会”上,首次来沪发表演讲的赫拉利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 C7 j G3 X. X! y! }: P/ L' t
. _$ `) o2 @: N* p% h2 ]: `8 @% ?一场伟大的人类变革正在发生
* I* H! U% |. n( D ) M2 n0 {1 B# r7 i2 C
人可以阻止河水流动吗?我们修建了水坝,河水便不再肆意流动了。那么时间的长河呢?我们似乎无法使其停止,甚至逆转。, }& n7 l' s! Z
$ V4 N3 h; J" Q+ H/ ^; W
当一只蚊子在你的耳畔萦绕,你可以消灭它,用物理手段以及更多的生化手段。那么如果是一个想法在你头脑中萦绕呢?你还能消灭它么?
) U# Z6 \( m( g
& u. q1 t: |6 n ]事实上,几万年来,智人以及它的后代改变的只是外部世界,几乎没有改变自身的内部世界,改变肢体、头脑和心智。“而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实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一场关于生命本身的变革,我们将取代物竞天择,用智能的设计来决定人类自身的生命形态。”. [( \* R& y$ q2 D0 e& p
* }1 B+ \6 G$ r& U) o; d- G0 ~
& B3 V+ x- b& \
/ c. k( B1 Q t' I: j6 L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
4 V6 K3 |& @$ o! |- N
: j( w! b X% s- \1 q5 E) h4 r在赫拉利看来,有三种改变人类的方法正齐头并进。
3 j m, d7 `: q) ]; H& ]+ Y2 T
7 B$ `2 N- Z/ T其一,是生物工程。可以说,从智人到今人,只不过是DNA层面很细微的改变,我们的大脑内部结构与几十万年前的人类稍有不同而已。只是如今的人类不愿继续等待,希望加速改变,自我升级,就像“升级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比如,提取荧光水母中的某个基因,植入兔子使其变成荧光兔子,理论上也可以发展出“荧光人”,有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意思,同样的道理还可推而广之。! Y- y# o/ S7 ]9 J" u
+ Q; Z6 @. _% `不过这第一个其实还很保守,只是对现有生命的重新改造。第二个方法稍显激进一点——生命再造,把有机与无机进行了结合,不再受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有机生命体。比如仿生的手脚甚至眼睛等器官,与生命体的结合,打造半机械人。但这个方法说到底,控制中枢依然在人类的有机大脑之中。
" q" f( U3 n" [' b# G9 @
/ ^/ P C1 ^, O; ^# T第三种方法则最激进,突破有机生命的限制,打造完全非有机的生命形态。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大脑,控制无机或有机的身体。这是“地球上40亿年来生命进化的全新阶段”——科幻小说的情节多半讲的是这个。
( w; V/ D) [) i3 c- p* z f
; t; ]# r* w: F$ C" ~, M6 s& r
) y; s9 ~2 C7 p) i l人工智能那么厉害,我们需要畏惧吗?
) x3 N# Z: c5 P 9 [7 u+ u- y @$ l
6 K" K+ L' P& _. X& D
虽然科幻小说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对“人工智能”望而生畏的素材,赫拉利却指出,“大可不必”。因为,科幻作品常常混淆“智能”与“意识”,但真实情况完全不同——人工智能有“智能”,但不一定有“意识”。就好像一些现存的生命体,比如蘑菇,虽然很“聪明”,却没有意识。
! p2 G+ k7 _7 N5 F/ K" O$ d. v0 j3 | [1 M! h: A9 K
在赫拉利看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某种特定的能力,如驾驶,又如撰写新闻,甚至是人类最后的防线:艺术和创造力。事实是,如今计算机也被证明拥有创造艺术的能力。那么其实,人类与AI真正的区别应在于“意识”。也许在智能领域,计算机的确可以超过人类,但计算机没有意识,并且目前看来,它们也并没有发展意识的倾向。- m4 K: C- C+ G- v
+ A; F' U7 f: v. m+ L5 Q
通常我们认为,智能被用于解决问题,而意识则是感受事物的能力,感受痛苦、快乐、爱恨等等情绪。在人类身上,智能和意识是一体的,我们通过感受事物来解决问题,但在计算机这里,二者是分离的。值得庆幸的是,迄今为止,计算机在智能方面,的确发展惊人,但在意识层面,几乎毫无进展。“所以我不认为,计算机将来会像人类,相反人类应该在发展意识层面更加努力。”/ b: r7 J. t" `7 z. Q) ]
4 @$ j3 V# V: ?' E) G X) c! W v
尽管在意识这件事上,人类尚且可以高枕无忧,但另一些改变却值得引起注意。
9 Z5 n7 ?2 c! x% l: i; A& T5 I! E
9 U: \3 R- H. K- P原本死亡是宇宙间恒定不变的铁律。但因为有了一系列技术革命,包括生物工程、半有机半无机生命体,乃至等值于人脑智能的人工智能等,人类将运用所有的技术去克服老去和死亡,死亡不再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赫拉利举例,谷歌已经成立了分公司,专门用以此类研发,可以说将来人的命运可能掌握在工程师手里。
% c; ~8 y9 w4 [+ i) r$ D/ x . f z: Y% x& N% f C- b j- t
“死亡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科技将重新定义死亡,这只是暂未被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赫拉利表示,死亡原本是全人类最为平等的生命状态,众生皆难逃死亡的宿命。但未来这一切极有可能改变,由于死亡依赖于科技,或由贫富条件来决定,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深刻的不平等。! t4 Z& I- p9 {/ I: d" m
( `& Q+ G$ ?8 x) ]) [+ u. Q+ p9 S0 B' H) n6 B$ ]
极少数超人VS大多数无用阶级 D' d% S7 m2 q0 P0 F
, x% g% ?) V3 D% }
+ l* X6 r. ^2 K/ B+ f% S
细数一下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的预言,恐怕最可怕的一条便是——伴随新技术的奇迹,危险也如影随形。我们中的极少数人将升级为超人,甚至人神。但绝大多数人,则成为一种新的阶级,叫作无用阶级。他们或许不具备经济价值,也没有政治势力,因为他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比不过计算机和人工智能。; C8 W# g" N, \9 O
& e$ N+ `' M4 W6 B5 j
9 o5 |* G8 s5 m* g( [8 q$ f ~( O3 G# w, W4 O x0 j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
B
2 n" r, ]$ w6 r3 z/ q
那么,这看似“无用”的几十亿人该怎么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2050年劳动力市场完全不同,我们现在就需要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三四十年以后再追悔莫及。”
5 ?7 ~0 E; f/ [1 _# P" k 1 U3 w% D+ p5 c1 `! i- H+ u" @
而由无用阶级牵扯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未来的教育该何去何从?此次大会前,外滩君有幸对话赫拉利教授,听听他是如何看待如今的教育,对未来教育又有怎样的展望。5 K0 k5 w' B, G2 p8 O( ^
+ L, O* }7 b; T7 ~# @; p+ r) B
& I# s l2 B: H/ |$ k( f. X; |9 y/ w1 ?7 k7 [' V6 q
对话《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让孩子立于不败之...
! K- ^: ~ A$ h+ l6 d" ?
0 U' {: D6 G/ d! x2 R- LB=外滩教育 Y=尤瓦尔· 赫拉利 % u" g/ ~. J. u5 G9 D( L
" L' l8 U! F% p0 i: A
B:如今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既承认人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例如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都旨在培养完整的人,而您在书中却消解了这一基础,那么未来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呢?
* P! M2 @1 m9 s) a3 R3 c5 Y, e% d
5 { @( @4 Y8 |+ DY:如果你真的是将教育的目的设定为,培养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其实是非常棒的,而且这与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并不矛盾。但基于我对以色列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教育的观察,这样的教育目标似乎并没有被真正地实施。
! C4 b- Z0 C% R; m S0 n- w ' T! O7 [* f8 b; i) g, Z
我们如今的教育并没有致力于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格,而是灌输给孩子,学校和国家认为在未来20年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整个教育体系就好像一个工业体系,教室里坐着30-40来个孩子,一个历史老师走进教室,传授一些知识,然后他走了,进来另一个计算机老师继续上课。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和所谓的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还相距甚远。
- O3 f- n) a [ n9 O ' ?/ S, l% ?# n+ I% R# y9 o2 ?
事实是,孩子根本不需要学校教育来传授他们什么知识,因为他们早已身处于信息洪流之中,而我最担心的是,他们无法静下心来,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使这些日复一日收获的海量信息产生意义的能力。
3 O2 A6 f- I8 i/ p5 r$ ~5 }3 X 4 q, r) |3 F1 T- `
200年前,信息还很匮乏的时候,孩子来到学校这样的信息工厂,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今时今日,信息如此庞杂,如果我们的教育依然如此,就很荒谬了。同样的道理,放在200年前,如果你去学校学习某种工作所需的特定技能,成为一个电工、机械工人等等,然后你就一辈子都干这个。但今天,这也无从说起了。/ O, b p6 v. M: r7 S+ U4 P1 L
4 Z7 H& U; h* o4 o
因此,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要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格,但据我的观察,这并非当下的教育现实。
; t* y2 ^! f! R4 h& F9 G- @
5 q+ V/ J. F. o) L% K4 C/ QB:哪种能力能够“保护”人类,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T8 j4 |1 @8 {" p
) v" S0 ?+ L* W* U1 Z
Y:要想在未来的职场立于不败之地,人们最需要的应该是一种灵活性。人们可能并不需要去获得某种特定的技能,比如要学会编程,这样我就能在20年后找到工作。事实绝非如此,因为没有人会知道20年后职场会变成什么样,以及什么样的技能是必要的。如果你在某种技能上做赌博,那么你极有可能会满盘皆输。6 e; n M) D% ~
% v9 o: p p: ~: ^& z. V虽然AI还不具备“意识”,但AI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不断地吸收和学习新技能,对于AI来说,学习是毫无限制的。而人类到了某一个年纪以后,学习新事物就变得异常困难了。
& u1 {) X9 B9 M+ a' m
( [8 i- h! a" f+ \* ]因此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发展你的灵活性,保持终身学习,时刻准备好应对时代的变化,因为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个世界正处于永恒的变化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不断地改造自己。+ h: @' {8 S2 f0 v" s0 S
9 p& o& a: R8 C; h( l
! l# \, N: G7 |9 b; Q6 r
" k& n0 }: W5 ]& r9 L5 w/ o: Y% m- a0 n
未来已来,这或许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应该上哪些课,他们才能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不至于失业,成为所谓的“无用阶级”。但出于本能,我们似乎总得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心里有些底。 ]/ N3 ?( C! r( S3 f6 |) R8 R
3 }4 {/ |" @ ~& H8 Y$ @
或许正如赫拉利所说的,目前看来最安全的一种投资,可能就是教会他们一辈子保持应变力,非常灵活且可持续地学习,因为单学一门技艺,被局限在一个领域里,他们将来的日子可能会非常难过,甚至可能面临失业而遭到淘汰,所以一定要有巨大的市盈率,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8 I4 h7 d, \& v
H- Q, t/ b- H3 u" M$ s/ |
|